韶关翻译公司 韶关翻译公司 韶关翻译公司
123

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之土地资源整合:“整合”开启致富大门

韶关翻译公司推荐
新城村的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 摄

整齐的楼房,宽敞的村道,整洁的小巷,设施齐全的文化室……

6月13日下午,记者冒雨来到清远市英德西牛镇小湾片区新城村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象。记者情不自禁赞叹:这哪是乡村,分明就是城市小区的“翻版”啊!

住在如此美丽的乡村里,自然是心情大好了,难怪在村口迎接我们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我们以前住的可不是这样好的房子,以前住的都是泥砖房,低低矮矮,破破旧旧的,一看就是穷家样。因为穷,村里的不少年轻人都难娶上媳妇,干脆外出打工不愿再回来了……”50岁的村民曾安感慨地对记者说。

那么,是什么“魔力”为新城村开启了致富大门,让其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巨变,全村村民过上了幸福日子呢?

是改革!是清远走在全国前列的农村综合改革!

而新城村的变化,只不过是清远农村推行“农综改”工作取得蝶变效应的一个缩影。

自2012年开始推行农村综合改革以来,清远市越来越多的村庄如新城村一样,实现了脱胎换骨,村民告别了贫穷,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整合农村土地资源 提升经济效益

清远市与韶关市同属粤北山区,也曾一度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改革难,农村改革更难,但清远却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在全市飘扬起农村改革大旗。

从2012年底开始,清远农村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大幕,主要内容包括村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在内的“三个重心下移”和包括整合土地资源、整合涉农资金、整合涉农服务平台在内的“三个整合”。

其中土地资源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农村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土地曾被称之为农民的命根子。但由于种种原因,土地荒芜的情况比比皆是,土地的效益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在我们实施土地资源整合以前,农村土地的分配基本上是远近肥瘦均分,有的一家分得四亩地,竟多达100多小块,每一小块地之间距离又远,连农民自己都记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块地,加之一小块一小块的地,根本不好打理,就干脆不去管不去种了,土地效益被严重稀释了……”清远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鲁小鹏如此说。

为了让农民实现真正致富,清远市决定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由村集体统筹整合全村土地,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先后探索出“整合置换后确承包经营权到户”、“确地界到经济社(组),确股份到户”、“确承包权到户,村集体整合土地经营权”等土地整合模式。

土地资源整合后经济效益立竿见影

在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大田村,因受“山小地小”所限,村里人均拥有0.7亩地,大多数村民以种植砂糖橘为生,约280户农户靠着230亩左右的土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加之一户人家仅有那么些零碎的地,稀稀拉拉种几棵果树,根本就产生不了效益。如今,全村213亩地经由每家每户集中到村里进行土地整合,再统一发包给了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这家企业支付给农民每年每亩1200块钱的地租。

而作为清远市“农综改”的“新城模式”的开创者,新城村也是通过整合有限土地资源,实现了村民的致富。曾安告诉记者,新城村现有耕地560亩(水田300亩、旱田260亩),林地1200多亩,在“农综改”之前,土地被零星耕种,一些烂地或山地、坡地都没人耕种,造成一些林地或山地撂荒,无人耕种,一点效益都没有,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

土地资源整合后,这一现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在村民自治下,该村将村里的山地资源收归集体所有,并承包给个体,所得收入用来解决村内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及维修,去年仅山林这一项,就实现了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另外,该村还将300亩的水田进行整合,按照“一户两田”的原则重新分配给农户,彻底解决了耕地细碎化问题,农户承包耕地由分散细碎变为聚集大块,修建的机耕路及排灌渠有效解决了交通及水利不便的问题。经过土地整合,集约了不少无人耕种的滩涂或山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土地。土地整合后,新城村村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连片规模种植130亩美国紫薇,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及负责销售,农户则提供土地、人工的方式运作,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目前,新城村人均年收入达11080多元。

与此同时,为解决新村建设筹资难问题,去年,新城村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将村中300亩水田的普惠性涉农资金进行整合,统筹用于村中公共设施建设。

“到目前为止,村里已投入过百万元用于新农村乡村建设的公共设施建设,如果没有进行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村集体收入,自然也就没有钱搞公共设施,村民想建新房,那是做梦啊!”新城村村支书感慨地对记者说。

“通过整合土地,使土地零散经营转变为集中连片经营,有效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分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到外面去打工,而且还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鲁小鹏说。

“清远模式”受到社会聚焦

清远市包括土地资源整合在内的农村综合改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中央媒体记者相继到清远进行采访。

2015年4月13日至4月16日,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清远乡村改革记》系列专题片,介绍清远农综改探索和经验;同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对清远农综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报道称,“得益于该市(清远)近年来推行的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300万农民正过着跟以往不一样的新生活……”

对此,鲁小鹏认为,清远市的农村综合改革经过多年的不断深化,已得到省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中央的肯定,反映出“三个重心下移”和“三个整合”的方向是符合清远实际,也符合中国实际。这种关注,对我们坚定改革信心,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改革的力度,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这种关注,对清远坚定改革信心,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改革的力度,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

热门城市:
韶关翻译导航: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