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行动”助力全面精准帮扶
韶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第一轮对口帮扶的核心是帮扶发展,帮扶产业,第二轮对口帮扶将转变到全面对口帮扶。”日前,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第一轮莞韶对口帮扶共引进产业项目277个,投资金额667.1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8个,已动工项目219个,累计完成投资额278.8亿元。在2014年对口帮扶工作评估考核中(2015年不进行考核),东莞韶关获评全省第二的好成绩。短短3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3年来,莞韶对口帮扶把项目引进建设作为帮扶的关键,通过加快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韶关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莞韶两地将在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帮扶的同时,以“韶关所需、东莞所能”为原则,全力推进全面精准帮扶工作。
目前两市已出台《东莞韶关统筹推进全面帮扶十大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18年)和《东莞韶关2016年实施改革对接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十大行动计划”涵盖包括深化改革、政务政风、干部交流、教育、医疗、文化、优质创新资源、优质农业、优质旅游、人力资源等十方面的对接。用3年左右时间,助推韶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提升社会民生水平、增强群众对帮扶工作的获得感,形成良性互动的对口帮扶格局。
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全面对接
省委书记胡春华在韶调研时指出,韶关要主动融入珠三角,首先要从体制机制上融入珠三角。结合韶关实际,“十大行动计划”首先提到的就是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的全面对接,为韶关融入珠三角提供坚实保障。东莞作为先发地区,不仅产业发达,在体制机制和改革方面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除了产业对接外,韶关要通过对口帮扶努力学习借鉴东莞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经验做法。
《东莞韶关统筹推进全面帮扶十大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在发展理念和体制对接方面,将重点做好三个对接:
一是深化改革对接:到2016年底前将重点完成商事登记、投资审批管理和市区权责关系等领域和环节改革工作对接,要求各责任单位建立一对一专责小组,抓紧实施复制推广工作,力争在今年全面完成6项改革的复制推广工作。目前,市商务局等5部门已与东莞市商务局(口岸局)开展了“三互”大通关模式对接行动,学习东莞市在试行“三互”通关模式改革上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了两市对接联系机制。
二是政务政风对接:两市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建立结对关系,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对东莞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的研究梳理,制定详细优化提升方案。
三是干部培训对接:把莞韶对接纳入韶关干部培训的总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选派干部到东莞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
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帮扶首次纳入帮扶范围
“如何增强群众对帮扶工作的获得感,增强帮扶的实效,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基层,加强东莞镇街与韶关基层的对接,是新一轮对口帮扶的新思路。”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将在新一轮对口帮扶中全面推开,围绕莞韶两地互补性强的三方面即教育、医疗、文化来开展,将统筹安排东莞优质学校、医疗机构、文化单位与韶关相关单位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原则上东莞市每个镇(街、园区)将与韶关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
今年5月,东莞大朗镇已率先向乐昌捐赠了2000万元支持乐昌市人民医院建设。
优势资源精准对接,韶关加速融入珠三角
“莞韶两地尽管产业结构互补性不强,但各具优势,比如农业和旅游,这为两地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几年,韶关以莞韶对口帮扶为契机,积极探索加快融入珠三角的步伐,加快了优质农业、优质旅游与珠三角的对接。
接下来,莞韶两地将进一步深化优势资源的精准对接,加速韶关融入珠三角。
下一步,莞韶对口帮扶将把原韶关特钢园作为园区扩能增效的主战场,以东莞市为主导,共建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韶关配套区,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将其打造成为华南机械装备制造高新区,广东钢铁深加工基地以及韶关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的示范区。还将进一步加强东莞创新资源与韶关对接:以黄沙坪创新园为平台,共同谋划和推进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产业发展,加快各类创新创业资源集聚,研究探索韶关部分优质产业和创新项目纳入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资金扶持的办法。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黄沙坪创新园的招商工作,黄沙坪也将成为韶关首个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园区。
另外,还将实施优质农业、优质旅游业和人力资源对接。认定一批供莞基地,鼓励建设“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推动两市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东莞客源地和协会等优势,帮助策划精品旅游路线,提升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两地劳务合作长效机制,开展两市人力资源市场双向交流,推动两市校企合作,实现莞韶两市人才“无障碍流动”。
另据了解,根据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部署,东莞派出的234名干部已于今年4月底全部对接并完成驻村。目前,东莞负责帮扶的9个县市区209条相对贫困村已全面完成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根据时间安排,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已于7月正式实施,到2018年年底前,要确保各项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
随机文章